融合教育計劃
工作目標
建立互相關懷的校園文化,讓同學在兼容的環境下學習。
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在學習、人際關係、自我形象等各方面作出支援。
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作出適當的個人輔導,促進同學的全人發展。
與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家長保持聯絡,以加強家校合作,提升他們對支援服務的認識、支持及參與。
服務對象
按教育局的區分,獲入讀主流學校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,包括 : 特殊學習困難、注意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、自閉症、言語障礙、智力障礙、聽力障礙、肢體傷殘、視覺障礙及精神病。此外,亦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。
學生支援組成員
校長、副校長、教育心理學家、社工、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小組成員,包括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、負責老師、學生輔導員、教學助理及活動助理。
工作概況
--行政管理
- 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簡介會
在學年初的教師會議中,介紹校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基本資料,以便老師能夠了解學生的需求,做好教育和輔導的準備。 - 及早辨識
透過小學提供的資料、教師觀察及問卷調查等方法,及早辨識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,以便盡快提供合適的輔導和支援。 - 教師專業培訓
與專業人士及機構合作,定期舉辦講座或工作坊,以增強教職員的包容性和接納度,並提升他們對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辨識及支援能力。 - 輔助設施
運用教育局的津貼添置合適的儀器用具,讓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能更有效學習。
--支援措施
- 課堂支援
-
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環境安排,調整課室佈置並提供合適的輔助設備,以營造一個具備歸屬感、尊重、挑戰與舒適平衡的學習環境。
- 配合學生的需要,在教學策略上作出調適。
-
- 家課、考試及測驗調適
在不影響公平的情況下,讓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能在適當的環境中應考,以充分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。 - 個別輔導
定期會見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,關注他們的學業、社交和自我形象各方面的情況。 - 朋輩輔導計劃
透過朋輩之間的互相勉勵及幫助,促進同學之間的學習和共融。 - 專業支援服務
例如外購言語治療、職業治療等服務,讓專業人員為語障、專注力不足、讀寫障礙、自閉症等同學提供訓練。 - 共融教育活動
向全校師生推廣平等及傷健共融的訊息,以建立一個互相關懷的校園文化。
校本政策及措施: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服務流程圖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