倫理與宗教科
佛聯會倫理與宗教科聯校模擬試
佛聯會每年舉辦「倫理與宗教科模擬試」,我校中五選修倫理與宗教科同學參與,吸取經驗, 作中學文憑試前的準備。
活動
除教學外,倫理與宗教科亦會舉辦學習體驗活動,讓同學通過親身體驗,將課堂所學習的倫理和道德價值與判斷,應用在生活上,並主動作個人的生活反思,從而提昇生命的質素。
高中三課堂安排
宗教傳統:
單元三:耶穌傳道工作的延續與承傳
倫理學:
單元二:個人及社會問題 ——
5. 環境倫理
6. 商業及經濟倫理
7. 傳媒倫理
個人及社會問題
高中二課堂安排
宗教傳統:
單元二:基督宗教之源頭 —— 基督耶穌
倫理學:
單元二:個人及社會問題 ——
2. 人權
3. 性、伴侶關係與家庭
高中一課堂安排
宗教傳統:
單元一:基督宗教背景
倫理學:
單元一:規範倫理學
單元二:個人及社會問題 —— 1. 生存與死亡
課程大綱:
規範倫理學
課程大鋼
與初中教育、高等教育及就業出路的銜接
倫理與宗教科的學習, 建基於學生在基礎教育中已獲得的知識、技能和態度。這些包括個人、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中所開列的六個主要範疇, 特別是「個人與群性發展」範疇中所包含的概念和知識。學生在第三學習階段, 已經透過宗教教育科、聖經知識科、佛學科、綜合人文科及歷史科, 基本地認識不同的宗教傳統。本課程在第四學習階段的設計, 強調宗教概念、信仰和價值觀與學生日常生活情境的關係。教師宜在適當時候, 讓學生參考和鞏固之前所學的知識。
倫理與宗教科的研習能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, 讓他們繼續在文化研 究、歷史、神學、哲學、公共行政、人力資源管理、社會工作及刑事司法 等範疇進行探索。學生對自我的了解,以及他們從學習中所獲得有關知識, 對日後擔任社會工作者、輔導員、教師、神職人員和記者等工作將有很大 幫助。
課程成果
預期學生在完成本課程後能夠:
(a) 對一些倫理學的理論有基本理解;
(b) 運用各種倫理理論作判斷, 分析個人及社會的倫理議題; 持開放、一致和包容的態度處理與倫理有關的議題;
(c) 能夠識別需要排列價值或美德優次的處境;
(d) 了解道德抉擇的複雜性;
(e) 掌握批判性思考能力, 以討論不同的倫理議題, 例如: 複製、賣淫、安樂死等, 並作合理和負責任的道德抉擇;
(f) 理解所研習的宗教的源起、經典、律例、形式與禮儀;
(g) 應用所研習的宗教的義理, 處理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和面對當今社會的議題;
(h) 透過研習宗教創始人的生平和經歷, 效法其關懷他人的美德;
(i) 欣賞宗教的人生觀和世界觀, 並從中學習提升個人的人生價值;
(j) 應用已具備的宗教及倫理知識於生活和其他社會服務經驗中;
(k) 欣賞文化及宗教的多元性,對持守不同信仰的人抱正面及尊重的態度。
課程目標
本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就以下各項獲得知識及理解:
(a) 道德對個人與社會的重要性;
(b) 各主要倫理體系的歷史及其歷久不衰的原因;
(c) 有關宗教的起源、律例、形式與禮儀的知識;
(d) 宗教創始人及其至今仍具有影響力的原因;
(e) 當代有關宗教與倫理議題的重要觀點。
本課程有助提升學生的技能, 使他們能夠:
(a) 反思個人的信念、價值觀和經驗;
(b) 與持有不同信念和價值觀的人進行客觀討論;
(c) 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信念和行為;
(d) 以證據和合理論點為依據, 進行有關宗教意義問題的辯論;
(e) 藉探索宗教, 改善自己、造福社群。
本課程幫助學生培養下列的價值觀和態度:
(a) 尊重他人;
(b) 願意肯定他人的需求、感受和期望, 並學習他人的見解;
(c) 以包容的態度對待模稜兩可和弔詭情況;
(d) 欣賞宗教及文化的差異;
(e) 尊重生命;
(f) 熱切尋求生命的意義和真理。
課程理念
倫理與宗教科對學生的社交、道德和靈性發展有重要的貢獻。學生在人生各個階段都會遇到一些宗教和道德問題的挑戰,包括生命的起源和生存的目的、身份認同、性與婚姻、受苦、死後的生命等等。本課程由「宗教傳統」、「倫理學」和「宗教體驗」三部分所組成,幫助學生透過探究學習的過程,思考宗教和道德的問題,使學生能對切身的生活經驗作批判反思,建立對個人宗教信仰的理解的自信,並且能夠維護自己的宗教立場。
本科幫助學生加強對宗教及道德問題的分析能力,並鼓勵他們探究和反思在人類歷史上和全球性的相關議題。本科能幫助學生有條不紊地整合和表達個人的信念,並與其他人展開對話;將從宗教傳統中所學習的知識,應用於富挑戰性的倫理問題上,並透過參加服務學習和宗教體驗活動,反思個人的信仰。
本科特別重視幫助學生以欣賞的態度,面對多元化的香港社會;而香港社會豐富的宗教傳統將豐富本科的學習內容,對學生學習和比較不同的宗教大有裨益。